很多人第一次买房网络炒股杠杆,都是在“赶时间”。
结婚催、家里劝、自己也觉得不能再等了,于是头也不回地冲了进去。
我当时也是一样:
因为家里催的急,自己觉得也应该有房了,所以就随便买了一套。
虽然当时也知道,有些房子可能存在问题。
但那会儿想得很简单:房子嘛,哪有十全十美的?凑合着住也行。
可真住进去才发现:
有些问题,真不是“凑合”两个字能扛得住的。一旦选错就后悔万分,恨不得抽自己一耳光。
特别是这3种房,买了就是吃亏,长教训——如果再买一次房,我肯定再也不碰了!
01 不碰“有颜值没生活”的楼盘
展开剩余83%不是说追求颜值有毛病,追求“推窗即景”、“一线江湾”、“下楼就是公园”不好。
而是不能买“只有颜值,没有生活”的楼盘。
什么意思呢?
简单来说就是:
很多楼盘的风景固然好,但配套根本没有,生活不方便——这种楼盘,慎买。
虽然售楼顾问会告诉你:“旁边要建商场、引进名校、三甲医院正在批地……”
听上去一套一套的,仿佛住进去就是享受未来。
但拜托,这种话真的别信;这种饼,能不吃就别吃。
我的第一套房,就是这样被骗进去的。
当时买房时,大家还抢得热火朝天,开发商说这是重点区域,各大平台也在推,甚至还有什么外国领导人来考察规划……
结果呢?从一期交到五期,房子全住满了,周边还是一片空荡荡。
点杯奶茶,打开美团,最近的一个配送点在10公里外,基本没人接单;
菜市场?没有。早餐摊?没有。便利店?就1-2个。
你下楼确实能看见湖光山色,风吹得很文艺;可现实是,买根葱要开车、逛个商场得绕半城。
住了一年不到,实在受不了,干脆把房子空着了。
当然,我也想过卖房。
但就目前的配套,根本没人要,价格也暴跌5成,要多烦就有多烦。
02不碰“离地铁口太近”的楼栋
或许很多人会觉得,地铁沿线就是“保值命脉”,这种房子才叫抢手货。
但地铁口100米以内的房子,尤其是临街、低楼层,情况就不一样了。
拿我的第二套房来说,当初就是奔着“交通便利”去的,结果住进去,才知道自己踩了个大坑。
白天车流轰隆,快递三轮、电动车来回穿梭;晚上更热闹,人声鼎沸,吵得你整晚睡不好。
说白了,你以为买的是便利,结果家门口像开了个小型集市。
送快递的、拉货的、蹲着抽烟的,甚至晚上12点还有骑车外卖飙过去的——都聚在你窗下。
窗户压根不敢开,一开就是噪音加尾气;
关着吧,又闷又憋,夏天像在密封罐头里熬桑拿。
更别提楼下那排商铺,看起来“生活氛围浓”,但真住进去才发现是“乱象集中营”:
便利店、奶茶店、炸串摊全都有,但没人管;烟头、油渍、吵闹、夜灯……样样齐。
而这种位置的房子,租户比例也普遍很高。
电梯里永远是陌生人,很多地方贴满了出租广告,一层层胶带都撕不干净——
住着就像住进了一个“中转站”,完全没“家”的感觉。
所以地铁确实好,但离太近的楼栋,真不适合拿来住。
安静、干净、安全感,才是居住的核心,不是吗?
03 不碰对口学校不行的楼盘。
倒不是说,小区一定要对口顶级名校,也不是非得上重点班才叫人生赢家——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务必要选个对口“能看得过去”的学校。
可能有人会说:我又不是刚需学区房,也没孩子读书,买房就图个住得舒服,管它什么学校。
但这么想,就大错特错了!
你不在意,不代表未来的接盘人也不在意。
尤其在行情变冷的当下,买房真的不是买来“坐等升值”的,而是买来保底和保流动性的。
一旦你选的楼盘学校对口太差,哪怕户型再好、装修再新,后期都很难出手。
我有个朋友就是这样:
房子是新小区,环境特别好,但对口学校太拉垮,结果挂牌一年多,来看房的人屈指可数,最后只能降价15%,还被人挑三拣四。
更别提还有一种情况:
你现在没孩子,不代表以后不会变;你现在不打算卖房,不代表几年后不会变。
人这辈子最大的错误,就是不顾未来,从当下看问题:
结果等到有一天情况变了,发现后悔也来不及!
所以,一定要选一个对口学校的像小区。
你可以不用,但至少要给自己留了一道“安全门”网络炒股杠杆,不是吗?
发布于:江西省